搜索
古匣沉香
此间年少
诗与远方
恐怖悬疑
茶余饭后
网文资讯
写作素材
写作技巧
书荒推荐
二次元交流
国风汉服
动漫
自媒体创作干货

如何将写作变成一项,变量时代的固定增值产业,一份谁也拿不走的铁饭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9 17:35: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1

创作者必须要掌握的两项核心能力。

有句古诗叫做: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寓意是指:即便经历了世事沉浮,阅尽人间沧桑,当俯下身子看到草木生发,春风又绿,依然能够生出怜悯之情。

其实,这句诗也点明了内容创作者,在写作这个领域,要想有所创建,端着铁饭碗,就需要掌握的两项核心能力。

第一,识得乾坤大的格局和认知,也就是站得高看得远的能力;

第二,犹怜草木青的共情能力,也就是蹲下来和万物共情的能力;

换言之,已识乾坤大,意味着写作者需要站的更高,看的更远,需要真的胸有点墨,才能酝酿见解和想法,用思想和文字,用创作的文章,感染和征服读者。

而犹怜草木青,则意味着作者能够有一颗敏锐的触觉,感知普通读者情绪,建立推己及人的同理心,并用这种能够共情的能力,去替那些不擅长表达的人,传达情绪和情感。

所以,所谓的写作,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培养格局和见解,培养敏锐的情绪感知力。

前者如果是写作需要的智商,那么后者就是写作需要的情商。


今天的文章,我所分享的全部经验和技巧,都是围绕构建这两项核心能力而存在的。

一,写作者应该建立强硬的后台,保证持续的输出。

1.什么是新媒体写作者的强硬后台?

新媒体写作者,看起来需要做很多事情,但所有日常事情总结起来,就是:输入和输出。

很多时候,新媒体讲师都在给写作者强调,如何输出,如何提升思考的水平,表达的力度,也就是生产高阅读高转发的爆文,却很少告知写作者,如何有效的,高效的,精准的输入。

没有系统的学习如何输入,就会导致一个人,即便看再多技巧,学习再多理论,实际操作时,也一头雾水,无所适从。

因为从根源上来看,没有正确的输入,就没有正确的输出;没有精准的输入,就没有对口的输出;没有高效的输入,就没有持久的输出。

输入,才是所有新媒体写作者,需要掌握的核心技能。

因为掌握了输入的技巧,就建立了无可撼动的强硬后台,既保证了持续输出,还保证了输出的质量,输出的频率。

所谓活水不死,死水必腐,就是这个道理。

活水可以壮阔成大江大河,生养出无穷无尽的海洋生物,但是死水里,腐水里,只能养出不成气候的小虾小鱼,还要面临竭泽而渔的危机。

而掌握了如何输入,就一劳永逸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02

那么,新媒体写作者,如何建立强硬的后台,如何科学高效的输入呢?

(1)新媒体写作者,需要提高自己的输入强度。

一个每周看十本书的人,和每周一本书都不看的人,写出来的东西,一定是会有差异的。因为我们每个人看待每件事,每个热点新闻的观点和想法,其实都不是自己的想法,而是你所阅读之物,所接触的一切想法,在你脑中的融化和交汇,碰撞和重铸。

所以,既然打算靠写作吃饭,就要有强化输入的觉悟。

这个输入,可以是看书得来,也可以是影视剧,纪录片,新闻故事等,可以很丰富。

但看书得来的是主食,而影视剧也好,纪录片和新闻资料等,都只是佐料。


(2)新媒体写作者,需要提高自己的输入垂直度

很多写作者会说,我坚持输入了,但是效果很差,或者说,很难眼前拿来用,毕竟思想和观点的回炉重造,还是需要时间的嘛。

所以,新媒体写作者要养成,垂直阅读,垂直娱乐,甚至垂直生活的习惯。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你在创建一个账号的时候,就已经意味着,你要垂直于一个自己擅长的领域,比如情感,比如娱乐,比如职场等。

这意味着你就需要在一个领域精耕细作,而你的垂直阅读和垂直生活,就是给你的写作之田,补充对应的种子,肥料,阳光和水。

拿我自己来说,我最初定位是女性情感领域,是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情感问题,所以,我平时看的书,都是心理情感方面的书籍,关注的对象,都是女性相关的问题,看的电影,也大多是女性成长类电影和情感类电影。

所以,虽然我也写书评和影评,但是我的书评和影评,还是围绕着女性成长和女性情感类开展的。

我的垂直阅读,服务于我的垂直输出,所以才会对口。

如果一个写作者,盲目的去输入,比如明明是写职场的,但是天天看文学作品,也是在输入,但是见效不大,时间一长,就很难坚持下去。

所以,如果你是写职场文的,你该如何输入呢?

有哪些职场类相关的书籍,比如职场管理方面的,职场心理学方面的,列个单子,慢慢看;有哪些职场类的电影和电视剧,列个单子,放松的时候看;有哪些职场类的案例,收藏起来,写作的时候可以用来支撑观点,甚至于有哪些人有哪些职场常见问题,都收藏起来,以备写作之需。

这就是用垂直阅读,垂直娱乐,垂直生活,服务于你的垂直输出,供养你的垂直写作。

(3)新媒体写作者,需要提高自己的输入宽度

对于垂直于特定领域的新媒体写作者而言,垂直意味着深度,但是必要的时候,也需要拓宽眼界,不断拓展输入的宽度。

我个人是很喜欢哲学类和文学类书籍的,所以,我在垂直的时候,也会因为一些兴趣,去看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

新媒体写作者要立足垂直,适当放宽,在纵横之间,建立知识的链接,训练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03

新媒体写作者建立后台的过程,就是行使知识管理的过程。

新媒体写作者建立强硬的写作后台,就是在进行知识管理的过程。

知识管理过程包括四个阶段:知识的获取,存储,分配和使用。

只有不断的获取和存储,才能保证后续的分配和使用。

很多新媒体写作者,在写作时存在一个误区,或者说,他们一直立足于学习如何使用,但是没有前两项的积累,就像一个国家国库空虚一样,心有余而力不足。

知识是通过循环进化,并进而转换成个人的知识维度,并进一步演变和分发,表达和传递的。

新媒体写作者的成长,是从将显性知识转变成隐性知识开始的。

写作者需要明白: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就是形式化的知识,你可以通过阅读书籍,观看影视剧,以及很多媒介获取。表面上来看,你获取的是这些创作者们的显性知识,但潜移默化中,你也吸收了别人的隐性知识。

而隐性知识,是看不见的知识,是你潜移默化中内化的知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感受,观点,想法,见解。

一切的输入,就是为了将显性知识,内化为写作者的隐性知识。

而一切输出,都是为了将写作者的隐性知识,转化为读者看得懂的显性知识。

你看到一篇文章写得好,观点新颖或者犀利,表达流畅或者吸引人,这对你来说是显性知识,但对于写作者而言,是他将自己吸收的显性知识,转化成隐性知识,并进而根据显性知识的形式,传递给更多人而已。

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这两种类型是相互构成的,并且本质上是不可分割的。

只有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相结合,才能构成整个社会,知识的螺旋上升。

04

写作者学会情绪感知和情绪管理,写作事半功倍。

1,写作者为何要培养情绪感知的能力。

达芬奇说:我们所有的知识都源于我们的感知。

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有具体的意义。归根结底,都是一种感知。

所以,才会有研究人员认为:艺术的生活就是同情的生活。

艺术家具有无限的悲悯之心,同情自然,同情人生。在已识得乾坤大的情况下,可以做到犹怜草木青。

可以说,同情心,共情的能力,是艺术感觉的发生,也是艺术创造的目的。

《艺术生活与同情》里认为:本质上来说,艺术的起源,就是由人类社会同情心的向外扩张到大宇宙自然里去。

而内容创作者,一定程度上也是艺术创作者。

因此写作,不只是遣词造句的艺术,结构的艺术,观点表达的艺术,还是情绪的艺术。

很多内容创作者,会经常谈及灵感,其实灵感,就是一种突然迸发的,由情绪催生的感觉,氛围,表达的渴望。

灵感丰沛的写作者,通常都是情感丰富,情感敏锐,或者说是高敏感的人。

而新媒体写作,一方面需要写作者智力上的成熟,包括写作智力和写作技能的培养,另一方面,写作者需要练习感知他人情绪,甚至操控他人情绪的能力。

市场上流行的爆文写作,通常都是在调动和操控读者的情绪。

很多人学习爆文的技巧,但是自己却写不出爆文,是因为缺乏那些爆文写手们,所拥有的情绪感知和共情力。

不培养这种感知和共情,即便拥有再多技能,也是学会了皮毛,没有学会内里。


2.什么是写作者的情绪智力?

研究情绪智力的作家丹尼尔·高曼曾表示:情绪智力,是社会智能的一个子集,它具有监视自己和他人的感觉和情感,加以区别并使用这些信息,来指导自己思想和行为的能力。

情绪智力涉及四个主要技能:

感知情绪的能力

用情感推理的能力

理解情绪的能力

处理情绪的能力

其中,感知情绪的能力很容易理解,感知就是有些东西是我们用眼睛看不到的,但是可以用心感受到,觉察到。

而情感推理的能力,则是一个调动同情心和同理心,去推己及人,切身感受对方情绪的过程。

很多时候,一个热点事件出来之后,写作者找角度很简单,但是找一个可以引发大家共鸣,从而制造分享和传播的角度就很难。这是因为写作者要么没有感知到社会情绪,要么就是感知错了社会情绪,或者,无法正确处理和引导这种情绪。

情绪智力对于写作者来说,至关重要,因为新媒体写作的打开和分享,很大程度上需要阅读者的参与。

如果说在过去,情绪智力,被个人运用于社交场合,保持个人和社会的良好沟通和互动,那么新媒体时代,写作变成了双向的参与和互动,这就意味着,写作者的写作本身,也是在经营自己和读者的关系,因此,情绪智力非常重要。

因为写作者依靠情绪状态,来产生灵感,依靠正确的表达情绪感知,来避免激怒读者,依靠情绪推理,来不动声色的说服读者,依靠情绪处理,来调动读者的共鸣和参与。

著名的情绪管理专家,亚当·格兰特教授表示:多项研究证明,当人们磨练自己的情感技巧时,他们会变得擅于操纵他人。

如果说学会正确输入,是一种知识管理的过程。

那么,提升情绪智力,则是一种情绪管理的过程。

当两项核心能力,并驾齐驱时,写作者的已识乾坤大有了,犹怜草木青也有了。

05

新媒体写作者如何运用情绪智力?

(1)写作者如何运用情绪智力,调节自己?

内容创作者,尤其是文字创作者,是所有职业中,拖延症最严重,怠倦感最严重的。

科幻小说家道格拉斯·亚当斯说:我需要截稿日期,否则我无法完成写作,我总是在最后阶段开始动笔。他甚至调侃说,将来要在墓志铭上刻着这句话:他最终在最后期限前完稿了。

高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也说:通常我会度过一个漫长而焦虑的早晨,并在下午三点左右,因为无法完成任何工作而陷入焦虑的狂热。

几乎所有作家都有拖稿的习惯,所有新媒体写作者,都会拖到不能再拖时,才开始动笔,这不仅造成效率低下,还会导致质量不高。

很多人以为,拖延症是时间管理出了问题,其实不是的,拖延症是情绪管理出了问题。

写作者之所以拖延症最严重,是因为大多数写作者对各种情绪的感知更敏感,包括焦虑,担忧,所以,他们总是无法下手工作,以至于整个工作过程,伴随着极度的痛苦,只有最后完工后,才会大呼一口气,好像活过来了一样。


写作者的拖延伴随以下几个历程:

自我怀疑:他们认为写作应该伴随严格的标准,由于担心失败,而延缓行动,导致下笔很难。

躲避不适:当写作让他们感到不适或焦虑时,他们不是面对,一点一点减少任务,而是下意识逃避,导致时间越来越急迫,焦虑和不适感也越来越强烈。

内疚感滋长:内疚感促使人们对未完成的任务感到焦心,而这种负面情绪会阻止写作者的文字表达,让局势越来越紧张。

习惯性循环:当一个人拖延很多次之后,就会变成一种根深蒂固的反应,变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积习难改,就会变成常规性反应。

而这种拖延导致的负面情绪,也会让写作者疲惫不堪,滋生严重的职业怠倦感。

在国外的一项调查中,内容创作者,是所有职业中,拖延症最严重,怠倦感最严重的职业。

倦怠的特征是精疲力尽,缺乏动力,悲观情绪增加和其他负面症状。它可能导致个人的情绪免疫力降低,生产率降低,并进而严重影响生活。

如果,写作者要想要尽量避免拖延症,消减怠倦感,最大限度保持日更或常常更文,就需要做到两点。

第一,写作者需要避免负面情绪。当你将写作需要的资料查找到之后,尽量远离手机和嘈杂的人群,并且尽量要保持自己每天的心情,是平和的,安静的,否则,情绪的波动会时刻影响你按部就班的工作。所以,非放松时间,要远离会给你带来负面情绪影响的人和事,因为别人伤得起,你伤不起,也耽搁不起。

第二,对于新媒体写作者而言,创作是一门好奇的艺术。是你对社会的好奇,对人的好奇,对知识的好奇,在催生你每天写作,用好奇感去写作,你每天都在享受输入的充实,输出的快感,举个简单例子来说,比如疫情爆发,为何西方社会会更严重,除了领导人的不重视和延误时机,还有其他原因吗?为何中西方治理效果差别如此之大?如果你感到好奇,你就会去搜寻资料,寻找答案,思考问题,并将这些思考用文章表达出来。

如果,你思考的是大多数人都在思考的问题,回答了大多数人想不通的回答,那么,你的文章稍加技巧,就会引发共鸣和分享。

对于创作者而言,调动好奇心,就是用创作乐趣,来压制创作的压力和疲惫。只有创作是伴随着愉悦感的时候,创作的动力螺旋,才会向上。

06

海明威高效写作技巧:运用滑滑梯效应

推荐一个海明威的写作习惯,可以帮助大家有效减缓拖延和怠倦。

作家海明威发现,他很难进入写作状态,但是一旦进入,就会情绪高涨,可是等到第二天,又会出现这个问题,一直拖延着不想工作,调动各种情绪,也很难进入工作状态,后来他发现,以往他写作时,总是结束了一章之后,就停下来了,也就是要工作完结,然后进入工作的下一阶段,后来,他就改成了,每天搭建好框架,写到最尽兴的,最顺利的部分,然后停下来,等到第二天的时候,就很容易进入工作状态,如此循环往复,他就根治了过去那种,急得不得了,还是无法进入工作状态的习惯。

这种写作方法,就是一种滑滑梯效应。


想从滑滑梯上顺利滑下来,最难的是决定要坐上滑滑梯的时候,如果你已经坐上滑滑梯了,或者在滑滑梯中间,你克制住没有滑下来,但是由于惯性,你很容易滑下来,且特别想滑下来,你就不会再第二天工作的时候,陷入拖延。

我将他的方法改良了一下,发现特别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以往,我都是每一个新一天的开始,确立选题,搜集资料,确认观点,搭建结构,然后从第一段开始,慢慢接着往下写。

后来我发现,我写作最难的部分是开头,也就是一旦搭建好结构,开头部分写好了,之后的工作就容易的多。

所以,我的工作变成了,每天晚上发完当天的推文之后,我内心会非常轻松,大呼一口气,好像今天的工作终于完成了一样,然后,我开始看新闻,找选题,确定第二天的选题,这个过程,没有任何工作的负担,就像娱乐一样,很放松的。

选题确立好之后,我开始围绕选题搜集资料,搭建框架,然后一气呵成的写完第一段,之后就嘎然而止,去看电影或者看书,或者睡觉,明天再开始接着写。

如此,我就摆脱了过去那种,第二天又要拖延好久,才能进入工作状态的恶习。

07

写作者如何运用情绪智力,引导读者思考?

想要调动别人情绪,作者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当自己的心态平稳,再按部就班的工作之后,想要感知读者的情绪,社会大群体的情绪,就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借助社会热点,跟踪社会情绪高峰值

每一次社会热点出现后,都伴随着一次社会情绪的高峰,很多激烈的观点,读者的很多情绪反应,都需要新媒体创作者去感知和记录。

心理学上有一个虚假共识效应,就是指人们容易高估自己信念和观点,对他人的影响,这一点,在内容创作者身上,尤其表现的明显。

很多写作者,自以为的以为自己写的话题,读者很感兴趣,自以为的以为,自己的观点,会引发大部分读者的共鸣,但事实是,由于虚假共识效应,读者和写作者的可能存在情绪偏差和观点鸿沟,他们根本无法理解你,也无法认同你,甚至于反对你,这就很尴尬了。


比如说,之前有明星出现过劳死,然后就有一些明星站出来,感慨明星是高危职业,以为自己的举动,会博得粉丝和社会的认同,但后果是,反而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感,引发了群体的嘲弄,反而不利于自身的形象。

这就是因为,这位女明星由于高高在上,产生了虚假的共识,但其实,由于没有感知社会的整体情绪,所以,也无法抓住这种情绪,顺势营销自己。而有的明星,就知道在什么点说什么好做什么事,四两拨千斤,赢了一波好感。

写作也是,跟踪社会情绪高峰值,保持对社会情绪和自己读者情绪的敏锐感知,会让你更容易赢得好感和支持。

第二,借助互联网自助系统,整合观点,跟踪读者反应

公号有一个改动,你一定发现了,那就是一篇文章下面,会推出相似话题的文章,每一个高热话题下面,都会推出围绕同一话题不同观点的文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6-2014 醉人颜书坊,资料文章分享短篇小说网站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高律师 客服QQ:2676296205
备案号 :鄂ICP备20013114号-1 技术支持:醉人颜书坊  Powered by Discuz! X3.4 分享按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