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古匣沉香
此间年少
诗与远方
恐怖悬疑
茶余饭后
网文资讯
写作素材
写作技巧
书荒推荐
二次元交流
国风汉服
动漫
自媒体创作干货

[情感] 你没扔掉的东西,总有一天会成为你的包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2 22:2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别人送给自己的东西,虽然用不着,但也丢不掉;
  • 某样东西,总觉得迟早有一天能派上用场,但那一天直到今天还是没到来;
  • 明明知道这个东西毫无用处,但就是一直放在那儿不想扔……

试问这些你舍不得扔掉的东西,是不是一年十二月,有十一个半月都派不上用场呢? 有人认为想要获得幸福,就必须要积累一些东西,似乎拥有的物品越多,人就越幸福。 但很多时候,过于繁杂的物品,往往会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糟糕。 人与物品之间的关系如果丧失了平衡,那么反而会使得精神失去灵性,幸福感只会降低。 控制好人与物品的关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式,就叫“断舍离”。


断舍离的含义 “断舍离”这个词我想大家都曾听到过,那么,到底什么是“断舍离”? 一句话就可以概括: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让人生更舒适的行为技术就是断舍离。 换句话说,就是通过收拾家里的破烂儿,也整理内心的破烂儿,让人生变得开心的方法。 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儿。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空间。 断舍离和单纯的大扫除,有着本质区别。断舍离并非绝对要把房间弄干净为目的,而是要通过收拾的过程了解、并喜欢真实的自己,实现自我肯定。 通常我们看到一件物品时,都会想,这样东西是不是还有用?如果能用,那么未来也一定用得上。 我们永远是站在物品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而断舍离是要站在自己的角度来思考,自己与物品的关系到底是什么。 因为我要使用这个物品,所以这个物品得保留下来。如若不然,即使它本身很有用,对我来说也是没用的。 那么留下这样看似有用的东西,只会占用我宝贵的空间与精神,得不偿失。 断舍离的出发点永远是自己,而不是物品。生活需要做减法,整理房间也就是整理自己。


说到这里,不禁想起朋友露露的母亲。 露露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从小被母亲带大。虽然生活拮据,好在吃饱穿暖不成问题。 可能正是由于这般特殊的环境下,露露的母亲,对于家里的物品格外珍惜,且只要是她觉得有用的东西,不论是否有需要,都会往家里带。 本就不太宽敞的一居室里,摆满了各类用不上的杂物。
窗户旁叠了四五个空荡荡的行李箱,母亲觉得今后出去旅行,这些箱子迟早能用得上。 大门后面摆了一大捆木料,母亲觉得以后可以用它来做一张书桌,这样就省去了买桌子的钱。 床底下更是塞满了、锈迹斑斑的金属物件。母亲觉得它们都已陪伴自己多年,这么扔了,太过可惜,没准哪天就能用得上! 实际上,母女俩的生活用品并不太多,可任谁进来,都会觉得这个狭小的一居室里,起码住了6个人。 因此,露露每次回家,看到屋子里堆成小山似的杂物,都会产生窒息感。 露露多次劝母亲扔掉没用的东西,但都被母亲斥责:现在没用,不代表以后就没用,在那放着又不碍事。 结果就是,母亲每次打扫卫生、整理家务,都会花上大量的时间。 本就操劳的母亲更显疲累,而露露也在拥挤的环境里,感到极度煎熬。 最关键的一点,母亲坚持留下的那些物品,直到露露大学毕业,踏上工作岗位后,依旧没用上。 有的物品已经生出霉菌,腐坏严重,最后不得不扔。 而在此之前,她们却因为这些用不上的物品,而丧失了舒适的空间。 物品本该为人而服务,但我们却成了照顾物品的奴仆,岂不本末倒置?


家本是我们放松的天地,家本应简洁而舒适。 如果把家变成了堆积物品的仓库,那么推开门的一瞬间,看到一屋子狼藉,任谁都会丧失幸福感。 只有物品减少到了自己可以把握的量,也就是物品全都在自己的支配下,你才能变成物品的主人,才能达成“先有自己,后有物品”的状态。 当然,未雨绸缪的心态值得保留,断舍离并非让我们孑然一身。存储下必要的资源,留待未来使用很有必要。 但万万不可过度,手头的物品,一定得在自己的掌控之内。 如同电子游戏发明之初,也是为了丰富我们的业余生活,让我们多出一种娱乐消遣的方式。 但渐渐的,我们反其道而行之,让人类成为了电子游戏的奴隶。 本应我们去玩游戏,现在却成了游戏牵着我们的鼻子走;就如同物品本应服务于生活,最终却成为了生活的累赘。 而这,完全可以通过断舍离来得到解决,就看你愿不愿意狠下心踏出第一步——扔掉没用的破烂儿!


时间轴锁定当下 有一本书就叫《断舍离》,该书作者山下英子,在书中描述了自己的一段经历: 山下英子尚未领悟“断舍离”的时候,曾认为,能说一口流利英语,是一件很酷的事情。于是,她买了一年的英语口语函授教材。 教材是先付费,然后按月寄过来。问题在于,山下英子对英语的热爱程度,并没有预期中那么高。 看着大量涌入家中的教材和磁带,她只能不断给自己找借口,将学习时间一再拖延。这种状态给她良心上,造成了强烈的不安。 那段时间,她不仅要承受繁重的工作压力,更要承担不学英语带来的心理压力。 接着,山下英子不仅课程没学好,还给自己造成无法挽回的能量损失。 最后,她扔掉了所有教材,困扰一年多的心理负担瞬间消失。 山下英子在书中坦言道,如果能早早把那些教材处理掉的话,她也不用为此受累那么长时间。 扔掉从来没翻开过的英语教材,你现在不去看,未来也不会去看。与其让它们成为心灵上的累赘,不如果断舍弃,还自己一片宁静。


每到换季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觉得自己没衣服穿,可衣柜里早已塞满了衣服。 明明是已经不会再穿的衣服,可却因为有感情,所以只能收着。衣柜里满是不会再穿的衣服,其实不是留恋,而是执念。 看着当初那件,花了不低价格买回来,却只穿过两次的衣服,扔掉它们是多么的可惜。 看似衣服很多,却时常感觉没衣服可穿。于是继续买新衣服,直到衣柜彻底装不下。 此时不妨狠下心,将那些不会再穿的衣服,送给合适的人,或者以捐赠的方式,让它去帮助世界上更需要的人群。 如此一来,不仅自己的空间得到了清理,同时物品也有了更好的归宿。 很多时候我们扔不掉物品,是因为我们所站的角度出现错误。面对物品,要以自我为核心,时间轴锁定在当下。


不妨想象一个场景:
假如这里有一副我正在用的眼镜。
如果我拿着这副眼镜对你说“请用吧”,你一定不会去用。
可如果要问你这副眼镜是不是“能用的眼镜”,答案显然是“能用”,也就是说它是可以被使用的。 同样是可以用的东西,对它的判定却是因人而异。这也就是说,能用的东西,和我用的东西是不同的。 那么,在你的家里,单单只是因为能用,就留在那里的东西,是不是有很多呢? 外卖附带的一次性筷子、从来没写过字的记事本,不会再用的发箍发绳、多到打结的手机数据线…… 这些看似有用,实则对当下生活,没有任何帮助的物品,只会慢慢消磨我们宝贵的能量。 扔掉它们,转送出去。对物品,对自己来说,都是一种馈赠。 东西越多,人越容易陷入“必须要管理”的状态,就总会逼着自己去收拾。 可人一旦忙起来,怎么收拾都收拾不完,最后就是杂物四处泛滥,房间一片狼藉。 如果能够认真地实施断舍离,只留下筛选后,真正符合自己喜好与需求的物品,那么整理,也会变成一件愉快的事情。 当我们舍不得丢下一些东西时,更应该想到不扔东西造成的损失。冗杂的物品对于我们精神能量的消耗,早已超出了物品本身的价值。 看到这里,是不是有种立刻去收拾房间的冲动呢。


断舍离的引申 “断舍离”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善加运用,除了帮助我们整理房间,更能应用于各个层面。 1、手机APP断舍离 手机里只存储必要的APP,几个星期都未曾点开的APP完全可以卸载。 过多的APP就如同房间里多余的杂物,删除它们,让手机变得更加纯粹。 2、情感精神断舍离 只将真心在意自己的人放在心上,放下已经离开的朋友,忘记失去的恋人。 目光聚焦当下,适当着眼未来,不再留恋过去。 3、目标断舍离 将人生目标精简化,想清楚哪些事情,是自己一辈子非做不可;哪些事情是可做可不做;哪些事情是根本没必要去做。 专注于一个目标,才能全力以赴。 4、思维断舍离 不断学习与拓宽见识,更新自己的思维模式。多接触新事物、新观念,将不符合当下环境的思维理念推陈出新。 对于这一点,阅读就是成本最低,且行之有效的途径。


物品要用才有价值,物品在此时,当下,应出现在需要它的地方。物品处于恰当的位置,才能展现美感。 一切有形的东西都是虚幻的,我们的心也是不断变化的。尽情地享受与物品难能可贵的短暂相遇,这一定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幸福本身。 当缘分尽了,就潇洒地放手。不仅对物品,对一切的一切都要如此,这就是断舍离的目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6-2014 醉人颜书坊,资料文章分享短篇小说网站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高律师 客服QQ:2676296205
备案号 :鄂ICP备20013114号-1 技术支持:醉人颜书坊  Powered by Discuz! X3.4 分享按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