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林高卧终南,酣然一梦七年。 门前白云山河,窗外草木星空。 ————————— 《山居七年》 2014年因借山而居火爆网络的青年诗人、画家二冬,在终南山的小院里栖居七年了,这便是他的最新生活随笔。 对于岁月,虽然总是期待多过于留恋,但在2020年最后一个月,多少会有些落寞。 这一年,你的愿望都达成了吗?想做的事,都去做了吗?想爱的人,勇敢去爱了吗? 突然很想读点悠闲无用的书,这本《山居七年》正合我意,平淡质朴却意味深长,不功利、不谄媚。 我们常常需要存在感,其实置身于自然当中,本身就是存在感的最好印证。 比如一个人在一片空旷的雪地上。突然想起几年前看过的电影《七十七天》,主人公冒着生命危险穿越无人区,是否也是为了寻找这份存在感呐? 小猫小狗从来不会感到虚无,因为它们只关注当下。吃饭就是吃饭,本身就是终点。 “幸福很恍惚,疼痛却是实实在在的。 像我这样,幸福的像朵花,写什么都觉得多余。” 多么令人羡慕的状态啊,也许这也是这本书存在的意义,并不只是疼痛才是艺术,这些可有可无的文字才是我们向往的。 住在山里和住在城市里差别在什么地方?二冬说,人还是要生活在天上的,因为那是造物主的视角。 挤着地铁想象山,这确实有点难。 大都市里的人,荣耀和需求都会被放大。那些迷失在信息和物质生活里的自我,就是被城市幻象所吞噬的魔。 并不是一定要住进大山,远离尘嚣,才能大彻大悟。我们需要的是那种心境,那种开阔、清澈与平静。 书摘: 1. 红薯的生长,很像这个时代,信息太多了,反而很少出大的智者。正如红薯,水太多了,只顾着长叶子,地表以上的“知识面”看上去很大,但挖开一看,根都浅薄得很。反而是没有手机、没有书读的年代,信息的饥饿感,造就了很多深刻的人。 2. 时间的确是虚的,但发生在我们身体上的变化是很具体的,只是时间用日期和年龄把具体的点分割、标注了出来,就像四季。 3. 时间从我的身体里流走,就像忘了关的自来水,太具体了,以至于我常常能够站在未来回望现在,这应该是我做很多选择时一个特别有效的习惯:在时间面前,什么都不绝对,唯有现在。所以这个三月,花开七天,我每天醒来都会闻一下,我想记住它。
特别声明
此篇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请作者会员发布小说及论坛帖子作品时,严格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 本站所收录小说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均属其个人行为发表系统收录,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可联系qq2848307643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