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画面感的目的,是更好地讲故事与增强代入感。 像拍电影一样写小说,写出具有画面感的小说场景,这是增加读者代入的有效手段之一。 小说的画面塑造与电影画面有类似的地方,也有区别。 拍电影是通过镜头与摄影机将现实画面转变成电信号记录下来,经过编辑与剪辑形成画面信号,再通过放映机或电视等媒体解析电信号,还原画面。 似乎说复杂了,简单来说,电影拍摄与观看的过程就是:现实画面——电信号——模拟画面——画面还原——观众观看模拟画面。 而小说写作与读者阅读的过程也类似:作者脑袋中的画面(故事)——文字信号——模拟画面——读者阅读——读者脑袋中联想与想象的画面 小说的画面与电影的画面不同主要在于: 电影的画面是客观的,不以观众的意志为转移; 而小说的画面是主观,是读者在脑海中的联想与想象,受作者文字表达能力与读者理解能力双重影响。 小说作者想要写出具有画面感的小说,那就进行逆向思考。 至少需要考虑两个点: 一是如何使用文字模拟画面,即塑造画面; 二是如何用文字诱发读者阅读时进行联想与想象,产生特定的画面; 最难的是第二点,因为读者是不受小说作者控制的。 当然,如果你能通过文字控制读者,那么,你离成神已经不远了。 即便只是控制读者的情绪,那也是作者中的佼佼者了。 
本鬼只是一介扑街鬼,就不吹牛了,引用大佬【半盏清茶煮春秋】的一段回答,用来说明小说画面塑造的可行方向。 如何让读者简单、清晰地认识到你想要表达的故事与画面? 半盏清茶煮春秋是这样回答的: 只需要符合三点: 1.给出明确的方向; 2.给出具体的参照; 3.给出易于理解的表达。
这三点好理解,但想真正做到,肯定需要大量写作实践,今天就不展开了。 以下具体谈一下小说画面感的营造: 最常见的画面感营造公式是: 【画面感=视角+运镜+细节描写+五感描述+心理描写】 这里额外加了一点,小说写作时,在进行画面塑造前,作者记得要先引发读者的关注,先让读者放慢阅读速度。 如果你不能引发读者对下文的关注,那么,你的画面塑造再好也没用。 因为读者可能直接跳过,或者把你塑造画面的努力当成“水文”,那一切都是无用功! 读者不看,那你的文字信号是没法诱发读者联想与想象的,自然不可能产生画面感。 
1.引发读者关注引发读者关注的方式有很多,最常用的就是聚焦主角或者从主角的角度开始。 绝大数读者看小说都是看主角,如果主角不讨喜,那可能就麻烦了。 当然,不一定每次引发读者关注的都是主角,可以是一个悬念、一个讨喜的角色、一个转折等等。 总之,先让读者有一定的代入,对下文有一定的期待,将阅读速度放慢下来。只有这样,接下来的小说画面的塑造,你才能更好地呈现所想要表达的画面。 2.视角: 上帝视角
视角选择:第一人称视角“我”、第三人称视角“他”、第三人称里的第一人称视角(演员视角或角色视角)、上帝视角(导演视角)、旁观者视角、多角色视角等。 视角的选择是画面塑造的一个关键,它决定了故事与画面的切入点。 不同的视角有各自的表达优势,小说作者需要结合自己的写作目的与表达能力来选择。 视角就像摄影的镜头,不同的镜头会产生不同的景别与画面效果。 当视角确定之后,跟随故事情节的发展,小说描写内容的变化,视线与焦点会移动,这便自然进行到画面感塑造的下一步:运镜。 3.运镜: 镜头
小说作者写作时,可以想象自己就是拿着摄像机的摄影师,你的文字叙述或描述的内容就是镜头捕捉的内容。 当你的描写发生变化,你就想象着摄影镜头在根据你的描述在运动。 运镜,就是镜头的运动或移动,也可以说是视线焦点的移动。 在《网文小说进阶技巧:如何提升小说的画面感?》一文中,我用柳宗元的古诗《江雪》谈过画面感。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从运镜的角度分析《江雪》这首诗,你会发现镜头的运动与景别的变化。 “景别”是摄影术语,简单理解,就是场景的大小。 常见的景别(从大到小)有:全景、远景、中景、近景、特写。 “千山鸟飞绝”一句,是镜头(诗人视角)向上仰望天空,看到的场景:千山耸立的空中没有飞鸟; “万径人踪灭”一句,是镜头(诗人视角)向下俯瞰或者远望,看到的场景:地面上的所有道路都没有人影; “孤舟蓑笠翁”一句,是近景镜头或特写镜头,看到的场景:一艘小舟上一位船蓑衣戴斗笠的老翁。 “独钓寒江雪”一句,可以用特写镜头来表现,也可以拉远,使用远景镜头来表现,看到的场景:老翁一个人在寒冷的江水上钓鱼,雪花纷纷扬扬。 从《江雪》这首诗的景别变化,可以看到镜头的运动轨迹,景别变化是:远景(上)——远景(下)——近景——特写(或远景) 
诗人写诗像拍电影一样,小说作者写小说也是如此。 镜头的移动意味着景别的变化,意味着视线与焦点的移动。 不论是使用镜头引导观众的视线,还是使用文字转移读者的关注焦点,都是运镜的体现。 运镜是通过一定的逻辑秩序或顺序引动视线与焦点的移动,常见的运镜顺序有:远近、上下、大小、整体与局部等。 4.细节描写 细节特写
当镜头逼近拍摄主体就是特写镜头; 当小说描写细致刻画画面中的对象,这便是细节描写或细节刻画。 运镜不管是从大到小、从远到近,还是从小到大、从近到远,终究需要一定的细节描写才能使画面充实和饱满。 总之,塑造画面肯定需要一定的细节描写,否则,整个画面就不具体,缺乏真实性。 就像《江雪》诗中,如果没有“孤舟蓑笠翁”一句,那么整首诗就缺乏主体细节,至多只是一幅风景画。 细节描写可以丰富画面信息,使画面从抽象变具体,使画面真实可信。 必要的细节描写与刻画,是塑造画面感必不可少的环节。 如何进行细节描写或细节刻画呢? 关键是抓住描写对象(主体)的特点,然后,进行临摹、白描等手段突出主体的特点。 要增强画面感,那么描写对象的细节就应该重点把握对象的色彩、形状、大小、声音等具象化的特征。 5.五感描述: 听
在进行细节刻画或塑造画面时,通过人物角色的感知系统描写或描述刻画对象,这种方式就是感观描写。 人的感知系统主要包含五个系统:视觉系统、听觉系统、嗅觉系统、味觉系统与触觉系统,简称“五感”,分别对应的人体器官是眼睛、耳朵、鼻子、嘴巴与表皮。 通过人物角色的五感描述,更容易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代入感,画面感自然会增强。 除了人物角色的亲身体验、所见、所闻之外,我们往往会增加一点,那就是“所想”——心理描写。
6.心理描写
画面的描写与塑造终极目的是,通过文字向读者传递画面信息,使读者产生联想与想象,在脑中形成画面,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对于画面塑造,心理描写并非不可缺少,但适当地进行心理描写,可以使读者产生感同身受的感觉。 这就是本鬼以前提出的代入感的两个主要方面:身临其境的画面感,感同身受的情绪体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别人的理论再好也只是理论,学以致用才是目的。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本鬼拿自己以前写的一个小说片段,来解释一下“五感描述”的使用与塑造画面。 请阅读以下小说片段(引发读者关注):  烧鸭
回过神,郑海抬头看见店小二双手端着一个托盘,托盘盛着一碟酱红色鸭肉,踱着小步,正轻快地走入屋中……(主人公(角色)视角切入,视觉,色彩增加画面表现) 这火烧鸭就跟郑海以前吃的烧鸭差不多,只是鸭皮红而不焦,几根鲜绿色的香菜点缀在一旁,红绿相称,极为舒服。(细节,色彩) 一阵鸭肉香味拌着葱姜蒜的鲜香,在屋中弥漫开,郑海轻轻闻了一下,嘴巴里口水直冒。(嗅觉) …… 刚夹到嘴边,鸭肉的酱料融合肉香扑鼻而来;(嗅觉) 放入嘴中,舌头上传来一阵柔软,轻轻一咬,皮脆肉嫩,汁多爽口,油而不腻。(味觉、触觉) 郑海不停地咀嚼着,嘴巴中口水不断涌出,口水连同鸭肉渗出的汁液一同咽下,喉结上下浮动,整个人精神振奋。 …… 与烧鸭相比,咸板鸭鸭肉更肥一些,鸭皮与鸭肉之间多了一次柔软的肥肉层,但不见半点油腻。(给出参照物,方便读者联想) 放在嘴边没有一星鸭肉的膻味,却有一丝酒醇、一丝咸味,酱香扑鼻,令人垂涎。(嗅觉) 郑海一口吞入嘴中,轻轻一咬,弹软爽口,味蕾都在颤抖,口水像泄闸的洪水涌入,想要融化嘴中肉汁。(味觉与触觉) 牙齿兴奋地来回切割,仿佛绞肉机一般,舌头都在骚动,像传送带一样不停地搬运着美味,传递着快感。(通感、拟人、比喻等修辞的合理运用) 一个字:爽!(心理) 郑海咽下津液包裹着的美味咸板鸭肉碎末,满足地张开嘴巴,长长的舒了一口气,拖着长音“啊”的叹了一声。(声音,音效可增加画面感) 两个字:美了!(心理) 郑海一脸陶醉和满足,连连叹道:“嗯,这味道真不错!好吃!”

这上面,是以前误打误撞的小说描写。 那时,本鬼还不太懂什么“五感”描写,仅凭自己的直觉与想象写的。 真想找个南京的朋友问问:“咸板鸭的味道是怎么样的?” 要是我吃过,或许描写起来会更生动,可即便没吃过,鸭肉与烧鸭还是吃过的嘛! 所以,作者写的小说中许多内容都是虚构与想象的,而读者阅读小说时所见到的画面也是通过联想与想象而产生的。
总结要想增加小说故事的画面感,那就要按半盏清茶煮春秋说的三点: 1.写小说时要给读者明确的方向,以便将读者引向作者想要表达的“目标画面”; 2.写小说时,要给读者具体的参照,以便读者准确地联想与想象; 3.写小说时,给读者易于理解的表达,以便读者代入与想象。 如果读者看不懂,那写了也白写,这种是没法使读者产生画面的; 如果读者不看,或者直接跳过,那也是白写,所以,首先引发读者关注,放慢阅读速度,是塑造小说画面的一个重要提前。 营造小说画面的6个要素: 1.引发读者关注,放慢阅读速度; 2.选择视角切入; 3.合理运镜,引导视线与焦点; 4.进行必要的细节描写,增加画面的信息与可信度; 5.运用五感描述,增加读者代入与可信度; 6.必要的心理描写,增加画面的情绪体验。
特别声明
此篇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请作者会员发布小说及论坛帖子作品时,严格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 本站所收录小说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均属其个人行为发表系统收录,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可联系qq2848307643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