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杜马斯有句名言: “要写一篇小说,你需要激情和四堵墙”。
找到激情的方法,是寻找那个陷入困境中的人,然后与他融为一体,在各种冲突和问题中,同悲欢共命运。 其中,塑造场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那么,怎样塑造场景,并写出一篇优秀的短篇故事呢? 《斯坦福大学写作课》为你带来6点写作小技巧。

1、从事件的中间开始,以动作结束。 有人可能会问:每一件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前因后果的。如果开头不交代,而是直接从中间开始,读者会不会看不懂? 当然会看不懂,但没关系。 正是因为看不懂,才会吊胃口,才能吸引读者继续看下去。 相反,如果从事件发生的起因开始,一路平铺直叙,读者是看不下去的。 “文似看山不喜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从中间开始,亮点前置,先将人物的冲突和矛盾凸现出来,设置悬念,读者才会“上钩”。 比如,小说、电视剧或者电影里,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开头: 一男一女走出法院大门,男的绅士询问“我送你回去吧?”女的断然拒绝“不用”,然后目不斜视,转身离去。 或者干脆两人背道而驰。 这样的开头直接抛出矛盾和问题点,观众或读者就很想知道后文,这两个人之间发生了事呢? 带着这样的问题,读者忍不住接着找答案。 你看,作者从中间开始,他们之前怎样,什么原因造成这个结果都没有交代,从中间的矛盾冲突开始,让读者和观众自己找答案。 
2、不要讲述,要展示 有些初学写作者,习惯于直白地讲道理,文中很多说教式的语言。 然而,谁愿意每天被灌输大道理呢? 小学生都不喜欢,更何况我们的阅读对象大部分是成年人。 所以,我们要展示,并尽量“委婉地渗透”, 就是说,我们无需直白地讲道理,而是将我们希望表达的意义,透过人物的动作,语言,或者细节描写,一点点渗透出去。 比如: 传达两人微妙的关系,我们可以写眼神“躲闪”、“不敢直视”; 表示丈夫对妻子的爱护,我们可以写动作,“临走前掖了下被角”、““轻轻打开门”; 通过细节描写及各种暗示,最终完成意义的传输。 这就是易卜生所说的“掩盖”的技巧。 
3、不要介入自己的故事 写故事,视角的选择非常重要。有人喜欢用第一视角,“我”来看世界。 诚然没错。 但如果一味讲“我的故事”,未免缺乏读者思维。 作为小人物,我们的故事虽然接地气,但并没有很好的代表性和说服力。任何一个读者都可以处置“我的故事”。 所以,我们不妨尝试多用第三视角。 透过他人的眼睛来看待万物,客观展示当前发生的事情。 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视角前后要统一。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场景中既参杂第一视角,又有旁观者视角,上帝视角,读者会不会感觉很混乱? 台上一圈人,不知道到底想干嘛。 不用介入自己的故事,多讲他人的故事,实在是一个很讨巧的方法。 
4、内在逻辑贯穿始终 一个场景里,有开始,发展和结尾,还有背景设置、人物的语言、动作、对话等。 如何处置,让他们融为一体? 其中必须遵循的一点是:内在逻辑贯穿始终。 背景设置必须勾起人们的感官反应,不允许它弱化或者被遗忘。只要是背景里出现过的物品,一定是有用的。 契科夫说: 如果你在第一幕的墙上挂了一把枪,这把枪在结尾之前必须开火;如果一个场景里有壁炉,那么必须用它来烤火,或者人物倚靠在壁炉上。 总之,场景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物品,都是有用的,并接近现实且顺应事件发展内在逻辑。 
5、不要卖弄自己的风格 有人写作,喜欢随着自己的性子来,按照自己的风格行文。 这是大忌。 文风,需要匹配的是人物的个性特征和具体情境。 比如:你写的是一个乡村干部处理乡情,适合用文绉绉的文风吗? 再比如:你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会用粗陋和充满污秽的乡间俚语吗? 你的人物身份,决定了你的文风;你的场景需要在哪里,你的文风就要随之改变。 任何时候,不要卖弄自己的文风。 适合人物和场景需要的,才是最好的。 
5、干净利落的结尾 “好的文章,凤头猪肚豹尾”。 意思是一篇优秀的文章,开头要想凤凰的皇冠一样美丽吸引人,内容要想猪的肚子包罗万象,结尾呢,要想豹子的尾巴,铮亮有力。 一个简洁有力、干净利落的结尾,会让读者如同咀嚼干果,越嚼越有味;或如品茗香茶,越喝越想喝,回味无穷。 
总之:写作是一辈子的艺术。 这本《斯坦福大学写作课》以问答的形式呈现了诸多写作的干货及写作的方法论,为我们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写作实践课程。 作者亨利·詹姆斯说: 成为“一无所失”的人,真正能够成为作家的人不需要有意关注自己的生活和经验,生活自然会击中他们。
优秀的写作者,都具备敏感体质。 身边的一景一物,一人一动作,皆是素材,皆能融为己用。
特别声明
此篇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请作者会员发布小说及论坛帖子作品时,严格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 本站所收录小说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均属其个人行为发表系统收录,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可联系qq2848307643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