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古匣沉香
此间年少
诗与远方
恐怖悬疑
茶余饭后
网文资讯
写作素材
写作技巧
书荒推荐
二次元交流
国风汉服
动漫
自媒体创作干货

文笔很烂,特别是不会写景物描写,怎么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8 14:31: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写景写物都要符合作品气质、辅助情节发展。

在这个前提下,我给大家整理出了七个景物描写的方向:

1、建筑、自然景物的固体形态与纹样(装饰)

物体的走向一定和受力有关,垂直、倾斜、弯曲、延展、比例等形态,都要尽量符合原理,才能更贴合现实世界,使读者能在脑子里构建得出来。

例句: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阿房宫赋》

如这段经典唐代赋作,矗立、廊回、长桥卧、楼阁随地势的高低建筑,光是短短一段话,就能想象出阿房宫一景了。

2、风中的事物体现

在自然中,风就是力,描写风止风动,其实就是描写景物的动态与静态。

例句:

(1)出关的路不好走,黄沙坡上,稀稀落落的旱柳面朝西北弯着腰,弯的快折了,挣扎着想立起来缓缓,很快又被按倒下去。

(2)麦浪描绘了风的模样。

(3)周围的喧嚣突然停了,刚刚似要窜回枝丫上的枯叶悠悠地落回地面,胡同巷子也都不呜呼乱叫了。

这3个例子中,(1)、(2)描绘的是风动的情景,且看得出来(1)的风刮得比(2)的风大,(2)的意境明显要舒缓许多;(3)则是风止的描写,“喧闹停了”、“落回地面”、“不呜呼乱叫”都是静止的表现。

在描写景物时,用对风中事物的刻画来增强画面感,是个不错的技巧,写作的朋友们可以试一下。

3、五感

人所有的感官中,听觉和嗅觉的捕捉维度是最大的,而视觉、触觉、味觉次之,需要有辅助动作,比如睁眼、伸手、品尝等等。

一片枫叶落下来,从它离开枝干开始,首先会发出声音:“嘎吱嘎吱的脆响”、“扑扑朔朔地旋落”,用之类的形容作为切入点,铺开整个画面时就会比较流畅。

4、比拟/借喻

我们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小学语文就已经开始讲了,写文章必不可少。

例句: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茅以升《中国石拱桥》

好文笔从来不是花里胡哨的辞藻堆砌,比喻时用联想力强的事物来比拟,是比较基础的写作手法,这里就不作更多解释了。

5、色彩光影

用暖光(色)和冷光(色)描述场景、烘托气氛。

例句:

(1)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红堂堂的了,一会金洞洞的了,一会半紫半黄的,一会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大黄梨、紫茄子,这些颜色天空上边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的,见也未曾见过的,诸多种的颜色。——萧红《呼兰河传》

(2)英子跳到中舱,两只桨飞快地划起来,划进了芦花荡。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红的,像一枝一枝小蜡烛。青浮萍,紫浮萍。长脚蚊子,水蜘蛛。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擦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汪曾祺《受戒》

上面(1)段对火烧云的形容,除了精准的色彩层次变化,还很清新童趣,非常有参考价值。

萧红独创了一种文体,她的文笔不事雕琢,浑然天成、磅礴厚重,且没有续存,此后再没有像她那样写的;《呼兰河传》、《生死场》、《商市街》都有大量的同等景物描写手法。

6、转场过渡

场景是故事的基本组成单位,会写场景还不够,把场景与场景合理地衔接起来,是一名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不会转场就无法独立写完一个故事。

《水浒传》的人物、场景超多,转场也非常密集,可以参考一下。

例句:

(1)武松原在衙里出入的人,已都认得路数,迳踅到鸳鸯楼扶梯边来,捏脚捏手摸上楼来。此时亲随的人都伏事得厌烦,远远地躲去了。只听得那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三个说话。

(2)四此踌踏木伏,进退网难。”曹正道:“制使见的是。小人也听的人传说,王伦那厮心地匾窄,安不得人。说我师父林教头上山时,受尽他的气。以此多人传说将来,方才知道。不若小人此间离不远,却是青州地面,有座山唤做二龙山。山上有座寺,唤做宝珠寺。那座山生来却好裹着这座寺。只有一条路上的去。如今寺里住持还了俗,养了头发。余者和尚,都随顺了。说道他聚集的四五百人,打家劫舍。为头那人,唤做金眼虎邓龙。制使若有心落草时,到去那里入伙,足可安身。”杨志道:“既有这个去处,何不去夺来安身立命。”当下就曹正家里住了一宿。借了些盘缠,拿了朴刀,相别曹正,拽开脚步,投二龙山来。

注意转场的有3个技巧:

(1)将上个场景结尾处的人物情绪,延续到下个场景的开头处。

(2)上个场景以一个画面结尾,下个场景又以此画面作为开头。

(3)读者视角跟随主体,主体所处的场景发生变化。

铺场景对很多写作新人来说都是一个大槛,想要描述某个环境就是写不出来,憋到最后憋出个什么“一大片森林,里面全是树”、“这座山非常高,比世界上所有的山都高”这种搁这搁这的口水话,自己都看不下去的程度。

毕竟我也是经历过的人,曾经写小说,大纲细纲人设啥的都写好了,结果一动笔,写到场景就卡壳,气得俺直接弃坑。



不过现在回想起以前写作的经历,虽然踩的坑数都数不清,但我还是很庆幸自己走上了一条写作的路。

从文笔稚嫩拙劣到成熟精炼,需要一个不断学习训练的过程,要知道,每个成名的作家都是这么过来的。

就像你如果爱好写作,但是连景物描写都不会,也不用气馁,可以去看看那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是怎么描写的,先从模仿开始,再慢慢写出自己的风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6-2014 醉人颜书坊,资料文章分享短篇小说网站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高律师 客服QQ:2676296205
备案号 :鄂ICP备20013114号-1 技术支持:醉人颜书坊  Powered by Discuz! X3.4 分享按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