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古匣沉香
此间年少
诗与远方
恐怖悬疑
茶余饭后
网文资讯
写作素材
写作技巧
书荒推荐
二次元交流
国风汉服
动漫
自媒体创作干货

[小说网文动态分享] 文笔提升是技能:不下水练习,读再多书你都是“旱鸭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4-24 20: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1 我们常说的“文笔”究竟是什么?

你有没有发现,大家越是熟悉的东西,越没有人追问究竟。

比如,一年有四季,熟悉吧?

可为什么一年是四季,不是三季或者五季呢?很少有人问。

文笔,这个词也经常被人说。可是究竟什么才是文笔,我们是不是也该问一问。

如果把目光拉远一点,看看历史,你会发现我国南朝时有一位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刘勰,他在自己的著作《文心雕龙》首次提出关于文笔的说法:

“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什么意思?

用今天的话来说,讲究节奏和韵律的就是“文”,相反,不讲节奏和韵律的就是“笔”。

怎么理解?

咱们可以做个大致的对应,唐诗、宋词、现代诗歌等这些有韵律要求的、念起来有韵律美的,算是“文”;

小说、散文,自媒体文章(除诗歌),算是“笔”。

我为什么说“算是”呢?

估计刘勰大人不一定完全同意我的看法,因为他站在他的历史阶段对前人的作品进行总结,而我采用“拿来主义”,直接套用了。

这就是一种说法,或者一种概念可能存在的“有效范围”。

相信你已经恍然大悟,原来文笔最初的意思,是用来区分两大派别。

对,一派是有韵律的,一派是没有韵律的。

你看,“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打小就会背的古诗,就是“文”;

而我们熟悉的《鹬蚌相争》、《拔苗助长》、《狼来了》这些故事,就是“笔”。

不过,非常有意思的是,文和笔合在一起,就被人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甚至指写作能力。

比如,我们说“他们单位的小张文笔不错!”

这是夸小张写作很有文采,语言表达能力不错。

至于写作能力,那就要仔细看看他的文章,构思如何,立意如何,谋篇布局如何,才好下结论。

搞清楚了什么是文笔,那么,读书究竟是如何影响文笔的呢?


02 读书像阳光,照亮文笔

读书并不能立竿见影地提升你的文笔,但可以像阳光普照万物一样,慢慢影响你的文笔。

万物生长需要阳光,但不等于阳光一照,你家院子里花儿立刻盛开,树木立刻长成参天大树。

如果你了解生物知识,你该知道植物要进行光合作用,才能将太阳能转化为自身的营养物质,促进生长。

顺便说一句,我们人类要感谢植物,是它们帮我们把阳光变成可食用的能量,保证我们生存。

如果你愿意把书籍看作是另一颗太阳,那么这颗太阳同样普照人类,让人类可以从书籍中吸取营养,获得精神的成长。

这下,你可以理解为什么读书要促进文笔提升,不是直接的,因为需要有一个转化的过程,就像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太阳能一样。

就文笔来说,我个人觉得读书这件事主要从以下三点影响你的文笔。

(1)读书影响你的语感

什么叫语感。

就是语言的感觉能力。

一句话你一读,不用分析,就知道它对不对、美不美,这就是语感。

比如下面这句话:

看了朱自清的散文,使我爱上了写作。

语感强的同学,马上就会发现,这个句子其实是错的。

改成:

看了朱自清的散文,我爱上了写作。

这就对了。

这种无需作仔细分析,就能对句子快速做出判断的能力,就是语感。

优秀的书读得多,你的脑海中不断受到很多好句子模型的刺激,无意中储存了大量句子模型,语感就强。

但是,冰冻十尺非一日之寒。

语感绝非可以急于求成的。

(2)读书影响你的词汇量

你也许早就发现,从小到大,身边总有一些别人家的孩子,特别喜爱读书,然后写作也很优秀。

你读一读他的文章,哇!好词佳句特别多,真羡慕!

这就是读书影响词汇量。

于是,你读很多书,可你的词汇量增加并不多,写作也就那样。

这就是读书这件事,在你身上没有使文笔明显提升,而在他身上却发挥大作用。

别哀叹命运不公,是方法不对。

(3)读书影响你的语句表达方式

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

一段时间内你如果经常读某位作家的作品,你自己说话写作时似乎很有那位作家的味道或影子。

这是咋回事?

表达方式,也会像语感一样,悄无声息影响你的大脑。

例如,鲁迅作品以辛辣讽刺见长,我在中学阶段写文章,不知不觉就受了影响,结果老师评价我的文章,说有点“鲁迅味道”。

刚开始,我还引以为豪,后来发现我读其他作家的作品多了,表达方式又变了。

这就是并不稳定的影响。

看到这里,你会不会发出一声叹息:

哎呀!想通过读书提升文笔,咋就那么难呢?

别急,接下来重点说说练习。这是唯一能让你妥妥提升文笔的阳光大道。


03 提升文笔,需要做哪些练习?

必须先声明,这里所说的文笔,主要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较少涉及到谋篇布局、构思立意,所以接下来从“三步走”来谈谈“词语运用、句子练习和修辞锤炼”。

哪三步走?

第一步,理解;
第二步,记忆;
第三步,运用。

你也许会反驳:“不是先有记忆吗?”不,应该先理解,再记忆。我个人反对死记硬背。

(1)词语运用

众所周知,一个人如果掌握的词语非常少,他是很难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的。

一个刚学说话的孩子,当他还不明白“委屈”和“羞愧“的区别,记忆库也没有这两个词,他只会说“我很不高兴!”

你看,这就是词语太少带来的问题。

你也许会问,究竟要掌握多少词语才算不少呢?

有人统计,常用词语3500个。

你能掌握并运用,就能基本满足你的写作需求。

如果你对自己要求高,在此基础上继续扩大你的词语库。

不要过度追求掌握更多更新鲜的词语。

因为极其寻常的词语也能写出惊人的表达效果,具体的例子可以回看之前我写的文章。

重点来了!

如果把词语比作你的武器,新鲜词语是怎么成为你手中的斧钺刀叉和棍棒的?

大致要经过三步走,这就相当于上文说的光合作用(转化过程)。

第一步,理解;第二步,记忆;第三步,运用。

比如,你今天新学了一个词“世态炎凉“,你先理解它的意思:

指一些人在别人得势时百般奉承,别人失势时就十分冷淡。

你发现了吗?

它跟人情世故是个近义词。

经过多次阅读和记忆,你将它记在脑中。

这一步相当于你新买了一件武器,存放在自家兵器库。

此时,它属于你吗?

不完全。

因为只有你真正把这件兵器耍起来,派上用场,才真正属于你。

什么意思?

当你写下一个句子:

你怎么不懂人情世故,偏偏我行我素呢?

你有没有想过,其实你可以试着用“人情世故”来代替,把句子写得更好?

比如:

你难道对这几年的世态炎凉领略得还不够吗?

那些背过的锅、吃过的亏、遭遇过的冷漠,还不能让你改变我行我素吗?

是不是效果不一样。重要的是你学会用一个新词了。

一次,两次,三次;一个,两个,三个……

你掌握的新词越来越多,文笔在不知不觉中提升。

这就如同每天练习跳绳,你可能不觉得有什么用处。

久而久之,突然有一天你发现自己能穿得下紧身裤了,惊喜吗?

这就是踏踏实实的练习带来静悄悄的改变。一旦果实挂上枝头,你就偷着乐吧。

(2)句子练习和修辞练习

其实,词语怎么练习讲清楚,句子练习和修辞练习,道理一样。

句子练习,可以从句式、句法、句子变换等入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常见的句式有哪些?

陈述句。

我想我可以去超市了。

把一个想法或一件事,用平淡的语气说出来,这就是陈述句。

祈使句。

家里没吃的了,你赶快去超市吧!

看出来了吧?

这句话带着要求、命令的语气。这是祈使句。

疑问句。

你怎么还不去超市?你家里还有多少吃的?

先反问,后疑问,表示关心。

感叹句。

你这么快就去过超市了,神速!

这是夸他动作快、令人惊讶。

其实,句子变化,无穷无尽,我这里所举例子只是大海里的一滴水,你可以举一反三,多方面练习,不断精进。

最后简要说说修辞。

说到修辞,不得不提一位大人物,他就是陈望道,你也许是从红色主题电视剧了解到他的。

对,他就是翻译《共产党宣言》的那一位。

但是你也许并不知道他的著作《修辞学发凡》,被称为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奠基之作。

在这本著作中,他把修辞分为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

什么意思?

你可以简单理解为“一守一攻”。

消极修辞,就是为了避免意思表达模糊不清,这就是“守”;

积极修辞,是为了表达更生动,更有力,这就是“攻”。

比如我们常说的修辞手法——比喻,就是一种为了把意思说得更生动的“攻”的办法。

举个例子:

这姑娘真美!

意思清楚了吧?

可我觉得还不够,要写得更生动,怎么办?

用比喻吧:

这姑娘面若桃花,肤如凝脂,一双水汪汪的眼睛像天上的月亮。

你看,这就更生动了吧?

修辞手法,除了比喻,常用的还有拟人、设问、反问、排比、夸张、通感、对偶等。

你可以翻看我之前的文章,有详细讲解。

修辞练习,跟词语练习和句子练习一样,也要经历三步走,从理解到记忆,再到运用。

最为关键的就是运用。

初学者,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这就需要找到帮你进步的书或者老师。

聪明的你,发现了吧,这样的练习,就是反馈式学习,就是刻意练习。

总结一下:

读书并不能直接提升你的文笔,它像阳光普照万物,是一个逐渐影响的过程。

它影响你的语感,影响你的词汇量,影响你的语句表达方式。

为了主动提升文笔,你需要像光合作用那样,积极地练习:

练习词语,练习句子,练习修辞,直到完成转化——把书本的营养转化为你的文笔。

最后,愿你:

不紧不慢读好书,从从容容练文笔。

共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6-2014 醉人颜书坊,资料文章分享短篇小说网站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高律师 客服QQ:2676296205
备案号 :鄂ICP备20013114号-1 技术支持:醉人颜书坊  Powered by Discuz! X3.4 分享按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