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古匣沉香
此间年少
诗与远方
恐怖悬疑
茶余饭后
网文资讯
写作素材
写作技巧
书荒推荐
二次元交流
国风汉服
动漫
自媒体创作干货

小说赏析情节手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5 10: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小说情节叙述手法

1.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

2.叙述方式

(二)小说情节构思技巧

1.制造情节波澜技巧

名称
释义
作用
抑扬
对写作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
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悬念
是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通俗地说,它是指在小说的叙述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
设置在开头,引领下文,引人入胜;设置在文末,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之效;设置在矛盾处,勾连情节,深化内容。
误会
即在文章的开头部分有意识地设置误会,把读者的思维引向相反的方向,从而造成悬念,到文章结尾时才点明真相。误会法主要形式:①正反误会。即本来是好人好事,误会为坏人坏事。②一般误会。对生活中的某人某事产生误会,由此产生故事情节。③互相误会。即甲误会了乙,乙误会了甲。
①引起读者阅读兴趣。②使文章情节富有戏剧性,波澜起伏。③凸显人物形象,服务于文章主题。
对比
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渲染气氛、表现事物或突出主题。
衬托
通过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
使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
突转
在小说结尾部分,作者常常采用突转的方法形成情节的某种“巧合”、某种意料之外的反转,或者是人物性格的“急剧改变”。
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情节安排严密技巧

名称
释义
作用
线索
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发生的空间、时间。寻找线索时,可以借助小说标题、关键词(体现“人物出场”“时间变化”“事件演变”的词语)等。
使情节更加集中紧凑;使人物性格更加突出,形象更加丰满;使主题更加丰富,得以深化。
照应
是篇章间的某些内容和意思在不同部位上的互相关照与呼应。
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伏笔
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提示或暗示。
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后因果更分明。
铺垫
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做衬垫。
蓄积气势,突出主旨。




铺垫与伏笔的区别

①从目的和作用上看,铺垫是衬托,作者尽管是在次要人物或事件上下功夫,其着眼点却是主要人物或事件。伏笔是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提示或暗示,使下文的情节不让读者感到疑惑,以求前后呼应。它常常与“照应”配合使用,即所谓前有伏笔,后有照应。

②从形态上看,为了达到衬托的目的,铺垫对起陪衬作用的部分往往大肆渲染,唯恐读者看不见,因此,铺垫可以说是“显性”的。而伏笔,一般来说,贵在一个“伏”字,通常比较隐蔽,因而,伏笔是“隐性”的。巧妙的伏笔,在没有看到“照应”之前,貌似“闲笔”。

③从位置上看,铺垫一般在文章开头,伏笔常见于文章中间。

④从着墨多少上看,铺垫所使用的笔墨往往较多,可谓浓墨重彩(当然,其程度不及对主要人物或事件的描写);而伏笔通常只是一两笔,点到为止,否则就失去了“伏”的意义。    


《林黛玉进贾府》中在贾宝玉正式出场之前,王夫人的话:“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在情节手法上属于铺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6-2014 醉人颜书坊,资料文章分享短篇小说网站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高律师 客服QQ:2676296205
备案号 :鄂ICP备20013114号-1 技术支持:醉人颜书坊  Powered by Discuz! X3.4 分享按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