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古匣沉香
此间年少
诗与远方
恐怖悬疑
茶余饭后
网文资讯
写作素材
写作技巧
书荒推荐
二次元交流
国风汉服
动漫
自媒体创作干货

[古风/国风] 【传统建筑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建筑建筑派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4 15:2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汉族传统建筑方面流派的划分,所形成的派系是按照原住 地居民长久以来根据当地风土人情而形成不同风格的民居,其考虑最多的元素是 本地降水、日照等气候条件。远景设计研究院根据这种风格及用途来划分,汉族传统建筑可以分为 以下几大类。

客派
客家人是历史上迁入赣闽粤三省交界地区的汉人与当地的畲族等土著居民融合而成的一个具有独特的客家方言系统、独特文化习俗和情感心态稳定的汉族支系 。南宋以来,客家先民与畲族先民多次联合起义,他们在长期反抗封建官府的武装斗争中逐渐走向融合 。客家围屋、客家土楼就是军事斗争的产物,军事防御能力强大,围屋比土楼的门少,每个门都是木头包铁皮的、三层的。最重要的是,围屋四方形的围墙四角各有一个高出来的炮楼,所以 “没有军事死角”。


客家民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南方建筑里面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大万世居鹤湖新居鹤薮古村鹤湖围仁厚温公祠龙田世居南华又庐蔡蒙吉故居九厅十八井田丰世居新桥世居新乔世居东升围林寨古村环水楼茂盛世居龙田世居馨梓围贵湖塘老围洪围玉田世居崇林世居南阳世居大塘世居碧滟楼苏家围四角楼曲水楼会龙楼满堂客家大围棣华围碧滟楼磐安围进士第善述围承德楼栗园围人境庐济济楼泰安楼肇庆堂德先楼李惠堂故居光禄第崇庆第辑瑞庐牛角屋光禄世居棣华居联芳楼大王屋李和美大刘屋曾生故居阮啸仙故居客家民居中精彩的代表之作。

皖派
皖派建筑即皖南建筑是五大建筑派系里最为突出的建筑风格之一,是中囯南方民居的代表。最为人熟悉其中徽派即为皖派的一支,徽派民居以黟县西递 、宏村最具代表性,200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徽派民居建筑风格有“ 三绝”(民居、祠堂、牌坊)和“三雕”(木雕、石雕、砖雕)。 徽派建筑显而易见是流行于安徽附近的一种古建筑风格。青瓦、白墙是徽派建筑的突出印象。错落有致的马头墙不仅有造型之美,更重要的是它有防火 ,阻断火灾蔓延的实用功能。
徽派民居的特点之一是高墙深院,一方面是防御 盗贼,另一方面是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迁徙家族获得心理安全的需要。 徽派民居的另一特点是以高深的天井为中心形成的内向合院,四周高墙围护,外面几乎看不到瓦,唯以狭长的天井采光、通风与外界沟通。这种以天井 为中心,高墙封闭的基本形制是人们关心的焦点。雨天落下的雨水从四面屋顶 流入天井,俗称“四水归堂”,也形象地反映了徽商“肥水不流外田”的心态 ,这与晋派民居有异曲同工之妙。
徽派建筑选址非常重要。符合天时、地利、人和皆备的条件 ,达到“天人合 一”的境界。村落多建在山之阳,依山傍水或引水入村,和山光水色融成一片。 住宅多面临街巷。整 个村落给人幽静、典雅、古朴的感觉。 平面布局及空间处理。民居布局和结构紧凑、自由、屋宇相连,平面沿轴向 对称布置。民成多为楼房,且以四水归堂的天井为单元,组成全户活动中心。天 井可少2~3个,多则10多个,最多的达36个。一般民居为三开间,较大住宅亦有 五开间。随时间推 移和人口的增长,单元还可增添,符合徽州人几代同堂的习俗 。建筑形象突出的特征是:白墙、青瓦、马头山墙、砖雕门楼、门罩、木构架、 木门窗 。
内部穿斗式木构架围以高墙,正面多用水平型高墙封闭起来,两侧山墙 做阶梯形的马头墙,高低起伏,错落有致,黑白辉映,增加了空间的层次和韵律 美。方整的 外形,形如“一颗印”为徽州民居的独特风格。民居前后或侧旁,设 有庭园,置石桌石凳,掘水井鱼池,植果木花卉,甚至叠山 造泉,将人和自然融 为一体。大门上几乎都建门罩或门楼,砖雕精致,成为徽州民居的一个重要特征 。

闽派
红砖厝为代表的闽南传统民居,在营建法则和建筑装饰上具有浓郁的闽南民间传统建筑风格,同时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和时代的审美情趣,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闽南红砖厝就是其中的主要载体。
从平面布局来看,以红砖厝为代表的闽南传统民居,一般以合院式为基本构架,主要有三合院、四合院两种形式。无论是主体建筑,还是增建的护龙等附属建筑,它们都以大厝的厅堂为中轴线,以厅堂为中心组织空间,主次分明,秉承中国传统民居对称、严谨、封闭的传统。
闽南红砖厝传统建筑装饰主要有木雕、石雕、砖雕、灰塑、剪粘、陶塑、彩绘以及红砖拼花等种类。红砖厝的外部装饰主要集中在屋脊、脊坠和镜面墙等处。常见的屋脊有燕尾脊和马背脊两种形式。传统建筑的山墙顶部称脊坠,脊坠的装饰往往仿照江南彩画的包巾。正脊的装饰多采用灰塑或剪粘工艺,以高浮雕的技法塑制各种人物、花鸟虫鱼等图案,为屋顶增添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粤派
镬耳屋是广东岭南传统广府民居的代表,分布于大珠江三角洲、粤西地区 [7] ,多用青砖、石柱、石板砌成,外墙壁均有花鸟图案。因其山墙状似镬耳,故称”镬耳屋”。据说镬耳状的建筑防火和通风性能良好:火灾时,高耸的山墙可阻止火势的蔓延和侵入;微风吹动时,山墙可挡风入巷道,进而通过门、窗流入屋内。其建筑特点是瓦顶建龙船脊和山墙筑镬耳顶,用于压顶挡风。“镬耳屋”一般为砖木结构,青砖(麻石)砌墙,阶砖铺地,红、白石板铺天井。从正面看两边高耸的墙体呈镬耳形,从侧面看就像一个“凸”字,屋两边的镬耳,其结构从檐口至顶端用两排瓦筒压顶并用灰塑封固,处理收口的工艺,是整座建筑工程难度最高,造价最贵的地方。在明清时期,一般是出过高官的村落或有功名的乡绅才有资格在屋顶竖起镬耳封火山墙。镬耳屋象征着官帽两耳,具“独占鳌头”之意,也是家境殷实的象征。后来,只要是发了财的村民,都会建造一所镬耳屋以显示其富有与气派。
镬耳屋的内部格局是广东民居典型的“三间两廊”的肌理。“三间”指的是排成一列的三间房屋,其中间为厅堂,两侧为居室。三间房屋前为天井。天井两侧的房屋即为“廊”。“两廊”一般用作厨房或门房。这种廊檐相间的布局,刻意营造虚实相结合的意境,不但较于闭塞自封的北地建筑更显开放,而且还拧开了一道实用的阀门:一方面便于空气流通、消暑散热;另一方面靠着廊庑连接了建筑的骨骼,起到隔绝风雨、遮挡阳光的作用。当然,有的镬耳屋的间数不止如此。开间越多意味着等级越高,这自然与先民的等级观念相关 [8-9] 。广东现存的镬耳建筑群有碧江金楼资政大夫祠黄飞鸿纪念馆锦纶会馆庐江书院岭南印象园沙湾古镇大旗头古村黄埔村周氏大宗祠黄埔南湾村坑贝古村塱头古村阮埇村罗格孔家村碧江村大湾古村落长岐古村深井古村九江烟南烟桥村莘田村松塘村武垄村莘村黎边村逢简村璜溪村莲塘村上岳村大岭村汶塘古村古蓬村楪村思本村黎槎村瓜岭村雅韶村岗头村等等。
广东岭南园林以广府园林为代表,岭南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三大流派之一,岭南园林有比较鲜明的特色:一是体型轻盈、通透、朴实。二是装修精美、华丽,大量运用木雕、砖雕、陶瓷、灰塑等民间工艺、门窗格扇、花罩漏窗等都精雕细刻,再镶上套色玻璃做成纹样图案,在色彩光影的作用下,犹如一幅幅玲珑剔透织绵。三是布局形式和局部构件受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如中式传统建筑中采用罗马式的拱形门窗和巴洛克的柱头,用条石砌筑规整形式水池,厅堂外设铸铁花架等,都反映出中西兼容的岭南文化特点。在18至19世纪初期,广州海珠区、西关一带曾涌现出由十三行商人兴建的规模宏大、雍容华丽的私家园林,包括潘家花园、伍家花园海山仙馆在内的众多名园,被称为“行商庭园”。它们不仅是岭南园林的巅峰之作,还引发了清代时期欧洲各国模仿“中国式”园林的盛况 。现存的清代岭南四大园林分别是清晖园余荫山房梁园可园,其他著名园林还有宝墨园、顺德和园、粤晖园等。

京派
中国北方院落民居以京派建筑最为典型,而京派建筑里以四合院最为典型。 四合院是北京地区乃至华北地区的传统住宅。 北京四合院所以有名,还因为它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是中华传统文化的 载体。四合院的营建是极讲究风水的,从择地、定位到确定每幢建筑的具体尺度,都要按风水理论来进行。风水学说,实际是中国古代的建筑环境学,是中国传统人 居建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风水理论,千百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国古代的营造活动。除去风水学说外,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也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 文化,表现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 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双全”,以花瓶内安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于门管、门头上的吉辞祥语,附在檐柱上的抱柱 楹联,以及悬挂在室内的书画佳作,更是集贤哲之古训,采古今之名句,或颂山川之美,或铭处世之学, 或咏鸿鹄之志,风雅备至,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 登斯庭院,有如步入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
四合院的基本特点是按南北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坐北朝南,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门内建有影壁,外人看不到院内的活动。正房 位于中轴线上,侧面为耳房及左右厢房。正房是长辈的起居室,厢房则供晚辈起居用,这种庄重的布局, 亦体现了华北人民正统、严谨的传统性格。北京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寒少雪,春旱多风沙,因此,住宅设计注重保温防寒避风沙,外围砌砖 墙,整个院落被房屋与墙垣包围,硬山式屋顶,墙壁和屋顶都比较厚实。 四合院坐北朝南,大门开在东南角,称“坎宅巽门”,认为是吉利的,实际上也有利于保持私秘性和增加空间的变化。 进入大门西转为外院,安排客房,仆房和厨、厕。从外院向北通过一座华丽的垂花门进入方正而大的内院,北面正房称堂,供奉“天地君亲师”牌位,举行家庭礼 仪,接待尊贵宾客,其左右耳房居住长辈和用作书房。院两侧的厢房是后辈居室。各房以“抄手游廊”相连,不必经过露天,在廊内也可坐赏院中花。
京派四合院
除四合院外,宫殿建筑也是京派建筑的代表作,其中故宫是宫殿建筑的问鼎之作。 中国宫殿是中国古代帝王所居的大型建筑组群,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建筑类型。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得到充分发展,宫殿是封建思 想意识最集中的体现,在很多方面代表了传统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 故宫缩小1000倍甚至10000倍实际上他就是一个传统的四合院,只不过在功能分区上更加细致。所谓的宫殿建筑很大意义上说是普通民居的放大版,在功能 区划分上它兼顾了办公与居住两项职能,而故宫的居住区域便是由大量的四合院组成便是后宫嫔妃等的居所。在用材等方面高于普通民居。

苏派
苏州园林式建筑
苏派民居是指江浙一带建筑风格,是南北方建筑风格的集大成者,园林式布局是其显著特征之一. 苏派民居以南向为主,这样可以冬季背风朝阳,夏季迎风纳凉 ,充满了江南 水乡古老文化的韵味。脊角高翘的屋顶,加上走马楼、砖雕门楼、明瓦窗、过街楼等。粉墙黛瓦,鳞次栉比、轻巧简洁、古朴典雅,体现出清、淡、雅、素的艺术特 色。 中国传统园林布局追求曲折之致的理论:园林式布局讲究结构,布置曲折幽 深,直露中要有迂回,舒缓处要有起伏 ,中国传统园林布局讲求一个“藏”字 ( 对比欧洲园林)大半为皇家园林,规模大,园林开门见山,一览无遗,一目了然 。而中国传统园林讲求借景 ,中国传统园林中分布的古代建筑为:厅、堂、斋、 馆、楼、台、亭、榭、门户、游廊、天井和巷道 。

晋派
晋派只是一个泛称,不仅指山西一带还包括陕西、甘肃、宁夏及青海部分地区,只是在这些地区当中山西一带的建筑风格较为成熟。 晋派建筑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山西的城市建筑,这是狭义上的晋派建筑; 另一类是陕北及周边地区的窑洞建筑,这也是西北地区分布最广的一种建筑风格 。
窑洞
历史上有徽商、晋商在中国贸易史上大放光彩,在积累无数财富的基础上形成了各自的建筑风格。徽派建筑上文已有介绍,晋派建筑在风格上与徽派建筑神似 ,同样的高墙深院、白墙黑瓦、四水归堂等。晋派建筑整体风格粗犷与京派也类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6-2014 醉人颜书坊,资料文章分享短篇小说网站 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高律师 客服QQ:2676296205
备案号 :鄂ICP备20013114号-1 技术支持:醉人颜书坊  Powered by Discuz! X3.4 分享按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